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进一步推进关工委工作
南昌航空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 涂发力
近日,教育部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了2024年基层教育系统关工委干部培训班。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在培训班上做了重要讲话。提出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办、国办4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党组34号文件要求和部署,充分发挥“五老”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员的作用,推动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1990年,党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习仲勋、王任重担任名誉主任,这意味着以“五老”为主体,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目的是关心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关工委的成立,标志着关心下一代事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使关心下一代事业出现了“5个转变”。一是实现了老同志潜在的教育青少年的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二是实现了个体优势转变为组织优势。三是实现了分散优势转变为整体优势。四是实现了局部优势转变为全局性优势。五是由老同志自发的关爱下一代活动转变为有目标,有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组织行为。
培训班上,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贵仁强调,30多年来,教育系统关工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工作,在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这次教育部党组34号文件提出要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总体格局。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关工委的工作要从聚焦铸魂育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参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权益保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权益保护;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深化关爱助学工作。着力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办实事解难事。对困境青少年学生的帮助要从物质层面更多地深入到精神层面,在生活上关爱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思想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心理上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利用网络新媒体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递。守护好网上精神家园,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按照教育部关工委的要求,我们高等学校关工委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品牌活动。组织五老报告团,深入校园、走进社区,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开展党的基本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校史校情等方面的宣讲;主题教育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青年学生三观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杰出老校友回母校活动;读懂中国活动;特邀党建组织员;组织广大“五老”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特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大学生涯导航活动;帮困助学,发挥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优势,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发挥老同志的亲情优势,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困惑学生的疏导工作,将帮困助学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重点等。
培训班上,还听取了大连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的经验介绍。大家普遍认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