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自强 振兴昌航
团结自强 振兴昌航
孙一先
1978年4月2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文件中决定增设我校为普通高等学校,校命“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办好一所高等学校,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办学条件,同时还要有一种拼搏向上的学校精神。1986年3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李长喜书记代表党委作了题为《团结自强 振兴昌航》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团结自强 振兴昌航”的学院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1978年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从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引进了一批教师和管理干部;除了教师以外,学院还有管理干部和后勤人员两支队伍。学选原来的教师和新引进的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管理干部和后勤人员之间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振兴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虽然办高等学校的历史不长,但千万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有自强的精神。
振兴昌航是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一定要把昌航办成一所出色的高等学校。
为了尽快把“团结自强 振兴昌航”的精神落实在行动上,校领导率先垂范,为振兴昌航作贡献。李长喜书记经常到校办工厂的车间和工人师傅一块劳动。他还经常到教职工的家中走访,密切了干群关系。学院师生员工团结一致,人帮人形成了风气。一位姓黄的职工肝脏需要做大手术,但他经济上有困难。工会立即出面组织捐助,从院领导到职工都积极响应,帮助他度了过难关。刘荣光院长一边统领学校行政工作,一边亲自给学生上机械制图课。1986年11月,他主编的《机械制图》获航空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我1986年起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90年9月-2003年5月任学院党委书记。我向李书记学习,每学期要听20多位老师的课,与教师交流。我把党的组织关系从机关先后转到焊接教研室和电子系办公室党支部,和一线教师、工作人员一起过组织生活。我也到总装车间和工人师傅一块劳动,努力密切干群关系。我向刘院长学习,党务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双肩挑”。在党务工作方面,一是努力从研究的高度做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发表了《创造型人才的思想政治规格及其培养问题》、《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浅谈校风》等研究性文章8篇。二是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例如:扩大民主,从1993年起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年度党代会,党委向党代表汇报过去一年的党委工作总结,安排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会议还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分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民主评议党委书记、副书记的工作表现。评议结果向全院师生员工书面公开。每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由院长向代表汇报过去一年的行政工作总结,报告学院新的一年的行政工作打算,在虚心听取代表意见后经过院长办公会作出行政年度工作计划的决定。教代会也像党代会一样民主评议院长、副院长,评议结果向全院师生员工书面公开。学院领导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群众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师生员工服务。又如,在红谷滩征地建设新校区,党委成员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先后在南昌市周围察看了6个地块,反复比较,然后召开党委会以投票方式决策。除一人主张在上海路校区以东征地以外,其他党委成员都主张在红谷滩征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了在红谷滩征地2000多亩。现在看,新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当年的民主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再如,党委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实行全院中层以上干部读书笔记年度展评制度。到了每年年底中层以上干部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放在展览厅里,干部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又如,实行党员证制度,记载每位党员过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的情况;党员佩戴有党徽和“为人民服务”的标致上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党委于2001年建党80周年时获得中共江西省委授予的 “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全省唯一的一所高校获此荣誉。1995年9月我获得了1994年度“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国仅47人,江西仅1人获此殊荣。在教学工作方面,我先后给学生开过《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孙子兵法》、《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评析》等课程。我的讲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还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评析》等教材8本。曾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曾任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
全校师生员工用拼搏向上、为院争光的实际行动体现“团结自强 振兴昌航”的学院精神。
在教学方面:1986年航空工业部授予我院季玮、姜俊华老师“优秀教师”称号。1989年邹盛根、许德丰老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冀殿英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姜俊华、匡壁民老师获全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国家教委表彰首届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闵佩珍老师获此殊荣。闵佩珍教授还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丁群安、刘珍瑛获得全省共一百名的“优秀班主任”称号。柯黎明老师2001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986年材料工程系焊接实验室获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高校实验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89年张维等人完成的《教学生产相结合,不断改革金工教学实习》项目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又获国家教委颁发的198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苏达义等老师完成的《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体制》获江西省二等奖。邹盛根等老师完成的《关于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的经验总结》获江西省二等奖。1990年金属塑性加工和焊接两个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学院获航空航天工业部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力学实验室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同年国家教委发文表彰“全国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我院是非试点院校受表彰的10所高校之一。1996年学院学科建设有了突破, 焊接、测试计量技术及仪表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学科,铸造、环境化工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
在科研方面:1996年11月王薇薇教授主持的“航空铸造镁合金泡沫陶瓷过滤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学院每年都邀请两院院士来院作报告。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1986年中共江西省委授予我院“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88年成立南昌航院党校,成为全国高校中成立党校最早的50多所院校之一。1990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教委授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1991年学院荣获“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1992年学院团委被团省委授予“红旗团委”称号。89412班团支部被团省委评为“活跃的团支部”。90721班被江西省教委评为“江西省高校优秀班级”。1993年在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学院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成为全国高校5个“模范职工之家”之一。1994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教委党组表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我院被授予“先进高等学校”称号。同年学院团委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我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被团中央、中宣部、国家教委、全国学联授予“优秀志愿队”称号。1997年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授予我院93131班“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称号。1998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教委党组,组织检查组对学院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评估,学院被评为A级本科院校。 这一年学院被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暨航空凝聚力工程先进单位。还被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文明单位。1999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颁发证书和奖牌,授予95511班“全国大学生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学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中共江西省委授予我院“全省先进基层组织”荣誉称号。
在管理工作方面:1994年国家教委发文,公布“全国教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的通知,我院教材科是被表彰的集体之一。1998年经总公司档案局、江西省档案局联合考评组的考核评审,航空工业总公司发文,批准我院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是全行业受表彰的35个单位之一。1989年学院公安派出所(与保卫科合署办公)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经济文化保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986航空工业部授予我院“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91 年 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学院“航空工业创建四十周年有重大贡献单位”称号,我院是获此殊荣的64家航空企事业单位中唯一的部属普通高校。
在昌航精神熏陶下,我们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以拼搏向上的姿态为振兴昌航添砖加瓦。1997年11月12日我院首次参加的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我院在267所高校中获团体总分第53名,并荣获组织奖。我院选送的4项作品有3项获奖,其中94421班乔树国的作品《激光超声测距仪》获发明制作类三等奖。乔树国同学不仅学业优秀,思想品德也非常优秀,他毕业后服役于北海舰队“开封”舰。2000年9月7日在执行任务时为掩护战友,献出了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1998年我院大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l项,省二等奖两项的好成绩。我校数信学院刘金龙同学、商启龙同学、自动化学院卢人杰同学在2009年国际性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再次为我校争得荣誉。1988年我院在江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3项冠军,5项亚军,3个第三名。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曾两次到全国各地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都反映我们学院毕业生,在昌航精神的熏陶下,特点是勤奋、向上、朴实、动手能力强,很受欢迎。20多年过去,我们学院的毕业生许多都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骨干。1983年毕业的向巧同学,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5月,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昌航人以“团结自强 振兴昌航”的昌航精神,经过20多年的拼搏,学校已成为有社会影响力的一所高等学校。